平谷区将打造“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
6月8日,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迎来平谷专场。发布会现场,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介绍,高大尚三字已融入平谷高质量发展之中,并在实践上不断发展、深化与丰富。平谷区正探索“平急两用”设施建设5大应用场景,系统打造“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大应用场景包括:首先,打造“平急两用”京平综合物流枢纽,进一步优化京平综合物流枢纽的产业规划,强化应急保供功能,打造城郊大仓。其次,打造“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在南山、黄草洼、罗汉石、海子、塔洼5个村先行先试,对原有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改造,保留传统乡村肌理,植入应急隔离标准,配套完善医疗、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疏散场所的承载能力。第三,打造“平急两用”乡村休闲综合体,盘活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第四,打造“平急两用”承平高速金海湖服务区,重点涵盖高速服务区、休闲旅游目的地、首都东部集散地、应急安全保障区等四大功能。第五,打造“平急两用”乡村振兴金海湖核心区,统筹金海湖地区大文旅产业发展与公共安全保障,建设“平急两用”集中承载区,具备应急、居住、办公、康养、指挥调度等多种功能。
发布会现场,平谷区委副书记葛海斌介绍,近年来,平谷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探索“微网格”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微网格贯通党组织与群众的直接实时联系沟通渠道,建立起在群众身边及时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构建百姓掌上服务圈。
目前,平谷区按照村每45户、社区每130户,全区精准划分3170个网格。每格配备网格员1名,并组建微信群,方便群众,提高效率,构建百姓掌上服务圈。网格员为“网格里的小书记、小主任”,肩负7项基本职责、40余项具体要求。文明创城、接诉即办、城乡环境、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交由网格员开展,区民政、统计、妇联、森林防火、科协等部门可以借助微网格开展工作,借此提升工作质效。
自“微网格”工作机制运行以来,采集信息20余万条、发布信息1750条、收集需求1.9万余个,通过微网格实现权威信息一秒到达,群众需求第一时间掌握,开展便民服务6.5万余次、排查隐患1.5万余处,化解矛盾7000余起,响应群众诉求28万余件,微网格逐渐融入百姓生活。
发布会现场,平谷区常务副区长于吉顺介绍,2023年1季度,平谷区经济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居全市第1。从主要指标看,平谷区显性指标势头向好,潜力指标有力增长。
在工作中,平谷区通过“三个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抓机遇、干定位,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两判断、三认可,在贯彻落实上下真功求实效。两判断,即先价值判断、再技术判断,这成为平谷区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具体工作的重要遵循。三认可,即“市长”认可、市场认可、市民认可,归根结底,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质保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坚持亲市场、重人才,激活发展双引擎。平谷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修订32项惠企助企政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出台农业项目招商等导则把好项目关,制定6.0版营商环境任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布会现场,平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建华表示,平谷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有好风景的地方,一定有新经济,以首善标准打造城乡“颜值”,结合桃花节等文旅休闲活动,实现“颜值”树形象,“颜值”带流量,“颜值”变产值,“颜值”促振兴。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全区人民齐动员、齐行动。打造有“颜值”、有品质的宜居环境。全区通过宣传引导,强化实践养成、示范引领,广泛动员人人参与环境治理、参与文明创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建、自己管、自己护”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平谷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让群众人人共享城市的温度。环境靓不靓,城市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平谷区坚持为民惠民利民,以治理“五乱”为抓手,深化城市精细化治理,统筹推动停车位施划、文明晾晒区设置、充电桩安装等专项治理,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在参与创建中看见变化、得到实惠、感受温暖。
据统计,今年桃花节10天主要赏花期,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达34.45万人次,收入2824.69万元,全区旅游接待人次、客单消费较2019年分别增长了20%和12%。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