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放大公益力量,科技向善朝大规模落地
经常误点广告、不时接到诈骗电话、不会操作智能手机?这些“痛点”都可借助技术得以改善。5月13日,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项目路演在北京举办,聚焦数字时代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用网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大议题,从关注泛人群,到关注特定人群的具体需求,紧贴公益领域进化脚步,践行人人可公益理念。
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传播大使黄晓明
(相关资料图)
第三届Light共吸引1429支队伍报名参与公益提案,最终有136支队伍入围。经过专业评委现场评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赛道的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深圳市镜像科技有限公司、麦芽心理,“老年人用网安全”赛道的山东犀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六便士小组、独立老人队,“生物多样性保护”赛道的爱动超越人工智能、阿尔泰山自然保护、淄博市蓝色蔚来社会创新发展中心等众多队伍荣获优秀项目奖;其中,山东犀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老年人用网安全”的创新探索,荣获公益创新项目奖。
在老人用网安全领域,山东犀盐数据玄钺安全实验室基于腾讯云AI建设高精准反诈分析模型,实现智能识别疑似诈骗电话、短信、APP风险,并对风险行为预警及提示,有效提升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线索提供的防诈骗能力,封堵老年人群体在网络世界中遇到的诈骗行为。六便士队的“绿盾守护者”项目通过先扫码识别、再语音提醒、最后看实际受骗案例一连串体系化的动作,帮助更多老年人形成防骗意识闭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淄博蓝色蔚来团队的植樾—中国古树地图项目运用腾讯云自然语言处理,将个性化的信息标准化,让每一棵古树拥有自己的“身份证”,从而更好地帮助古树名木保护与传承的单位与个人搭建古树数据地图,进一步强化古树保护能力。
举办三届以来,已经吸引超过3600支队伍、18000名开发者参加,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公益平台之一。
【对话】
公益遇上AI,技术可以更有温度
南方+:这一次大赛针对的群体有怎样的特点?
窦瑞刚(腾讯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此次大赛主要有三个议题领域,分别针对青少年、老年人和动物保护,青少年这个领域好理解,腾讯从诞生开始就是服务于青少年;针对青少年我们又进一步切分,重点选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疫情下它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体针对的是用网安全,一是老年人会面临“数字鸿沟”,二是老年人也会面临电信诈骗。
两年前腾讯成立了SSV(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希望探索用科技和数字化助力国家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针对乡村振兴、数字支教、急救等领域,数字文化保护以及碳中和等领域,用路演的方式推进技术公益。
南方+:一些公益项目有调用到腾讯优图实验室的技术,如根据面部识别来判断是否有抑郁症。腾讯如何考虑技术应用在公益领域的推广?
李学朝(据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平台负责人):在第一届技术创造营上,腾讯就把最先进的技术开放出来给到公益组织和公益有志之士,一起来用技术解决社会痛点问题。
腾讯云智能在AI方面有较多积累,路演的项目也应用了腾讯云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数字人等技术,这些技术开放到所有公益项目上,同时,这些技术也经过时间验证,可以发挥实际的作用。
窦瑞刚:腾讯提出了“科技向善”,把优图实验室的AI能力、数字化技术开放出来,同时引导更多人关注社会问题,探索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运用技术找到社会问题潜在的解决方案,推动解决方案规模化应用。
南方+:从技术助力公益的角度,人工智能给公益圈带来哪些影响?
窦瑞刚:技术和公益的结合,就像“科技向善”这一愿景,我们认为技术能够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很多传统公益更多想的是物资和资金捐赠,募来的钱买了物资,再把物资送过去,那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搬运工作。
我们希望,技术和公益结合之后,能够形成价值再创造,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社会企业,这些合作伙伴基于对技术的理解,能够真正就社会问题形成可以规模化的解决方案,然后再推动解决方案让更多人受益,正向循环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技术对公益而言,会延伸出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案,能够更好甚至是更低成本解决更多问题,比如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个问题,你会发现青少年天然就做网民,他们大部分的信息来源都是来自互联网,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套技术工具,让他们自动完成心理健康干预,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规模化解决路径。
李学朝:比如“小飞象”这个小组,用AI提升评测干预的效率,再制定康复计划;在老年人主题项目中,针对老年人防走失、防欺诈,通过AI检测出风险,有风险之后应用语音合成一条提醒,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孩子的声音给他提醒,可以感受到AI不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技术和公益的场景结合真正产生了温度。
【南方+记者】郜小平